找到相关内容859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月谈禅之本心

    圆熟。   法自法尔,行当无念  当初法眼文益四处行脚,遇桂琛禅师,琛问:“三界唯心,法唯识,那么此石在汝心内或心外?”益答:“在心内。”琛曰:“行脚人何故安块石头在心中?”益无法回答,月余间呈所见于...的照见,无住是因法的虚幻不实。将在以下表述。   这里先标举本心的几个要点做为本文说明前提:一、般若慧即无相本心。二、心本非心,不可以有心会。本心非属知、非不知;生心即不会。三、即空即清静、非大小无...

    杨云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04867409.html
  • 求那跋陀罗对中国禅宗的贡献

    。”学佛者和佛学本身不是一回事,此姑不论。这段话裹有两点值得注意:一“事外无心,心外无事”这正是二二界唯心、法唯识”的道理:二世人因昏惑迷暗,为物所役,事事执著,便沉沦苦海没著身处。这和佛教教义“...诗文。他与禅学的关系很深,曾师事鹤林寺僧寿涯,而得“有物先天地,无形本寂寥。能为物主,不逐四时凋”之偈。《性学指要》谓元公初与东林总(常总)游,久之无所入,总教之静坐,月余忽有得,以诗呈曰:“书堂兀...

    田光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13667460.html
  • 试论中国近代唯识学思潮的源流

    早期唯识学典籍,倡导斯学,不遗余力。国学大师兼为革命家的章太炎,亦利用唯识学的三性、四分、八识诸概念,建构起他的“以唯识为宗”的“法唯识”的思想体系,并试图以法相唯识之学来融通庄子齐物论,兼以唯识学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3567851.html
  • 《摄大乘论》探索

    所依据的契经。《华严经》(注02)云:“三界唯心”,近似唯识学的法唯识思想。唯心与唯识是名异义同,如《唯识二十论述记》(注03)云:“安立大乘三界唯识,以契经说...大师译为十六卷。(三)《摄大乘论》,有多种译本。《摄论》是无著菩萨参考其他经论,为《大乘阿毗达磨经》中《摄大乘品》作的解释。宗旨是唯识无境,通过闻思修三慧,戒定慧三学的熏修,六度行的修习,转识成智,...

    智德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73268107.html
  • 隋唐佛教史及汉传佛教大乘八宗

    趋衰退。目前台湾研究三论者,以印顺长老最负盛名。  三、唯识宗  唯识宗乃通过分析“法相”而得出“法唯识”的结论,因之得名。唯识宗亦称“法相宗”。根本经典有《解深密经》、《瑜伽师地论》、《成唯识论》...后(五八九至六零零),立即废止北周毁佛政策,下诏修建寺院、重整经像、设“五众”及“二十五众”宣讲佛教义理□,更以大兴善寺做为译经的中心□,计其一生致力于佛教的推广,所度僧尼达五十多人,修建寺院三千多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13668248.html
  • 王恩洋:唯识通论

    之起,要由空明根境等九缘,乃至八识之起要待四缘而得生故。 (此义中编明) 世间诸法如是类知。设有不为世间现量而得知者,如大地等,则可由圣教正理而比量之。此复云何?如契经云:三界唯心,法唯识等。既一切...妙用无尽。此之因果,依无常立。诸有怖畏无常者,以为诸法凝然无坏无灭,而不知使世间法皆凝然者,则一切353页事象皆作变转,无变转故即无有用,恶者常恶不可改故,劣者恒劣不可进故,用义既无因果即失,因果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0968365.html
  • 现象学视野中的中国哲学

    代表的佛教唯识学的基本主张,即所谓‘法唯识所现’。,’“胡塞尔的意识现象学与佛教唯识学的基本取向是一致的”,都是要“回溯到意识本身,以返观的方式把握自己和明察自己”,而“明察意识的本质结构,真正看清...

    李广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5068547.html
  • 虚云老和尚及其禅法——读《虚云老和尚年谱、法汇》

    法门。佛教常说三界唯心,法唯识,既然是充三界,纳法,这个心也太大太玄了,让一般人难以把握。但心识的体用,无不在一念中显现。而一念,则是把握心识的枢机关健,所以功夫必然在此一念上下手,在此一念上勘磨...有揭示。   四、参禅的基本功行。虚云指出,参禅的先决条件是“缘放下,一念不生”,并把“生死心”、“长远心”作为基本功中的...

    冯学成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20368683.html
  • 佛教史话(1)

    弥勒菩萨《瑜伽师地论》为根据,撰着《摄大乘论》、《唯识三十颂》、《唯识二十颂》等,阐述宇宙万有皆是阿赖耶识所变现的「法唯识」思想,创立了瑜伽行派,亦即唯识学派。   本派思想继中观学派成为当时大乘的...唐中叶后,因天台、唯识、禅宗的盛行而趋衰退。目前台湾研究三论者,以印顺长老最负盛名。      三、唯识宗   唯识宗乃通过分析「法相」而得出「法唯识」的结论,因之得名。唯识宗亦称「法相宗」。根本经典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30868741.html
  • 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判教

    法唯识”、“三界唯心”,以末转法轮诸经和弥勒系统诸论为主要经典,把“识”看成是派生·切现象和生死流转的本体,视客观事物为主观意识的产物,肯定了“识”的转化作用和色空心有的胜义有说,认为法因其自相而现有,...诠释;教授其余课题的都属于不了义经。“空性,故胜义谛才是了义所缘,一部以了义所缘为主题的经典,便是了义经……除空性外,世间法,即一切世俗谛皆是不了义所缘,而一部以世间法为讨论主体的经典便是不了义经”...

    索南才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91468820.html